當時人們并不知道“伊藤羊華堂”是什么,北京晚報第二天報道中這場比賽的稿件里面特別寫明,“該隊屬一商業公司。”
這個周末,一排排汽車因要進入陽光新業的停車場,在朝陽路的十里堡路段排隊長達數百米。在停車場收費的老大爺坐在撂桿亭子里感嘆,“這都是來逛 盒馬鮮生 的車。自從去年年底華堂超市關張,咱這兒已經半年多沒這么堵車啦。
超市上又有了“傳送帶”
盒馬鮮生 在北京已有兩家店鋪,分別是十里堡店和大成路店。周末店里滿是顧客,兩個店周邊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堵車現象。
和以往的超市大賣場相比,這里的物品有幾處明顯的區別:蔬菜水果全部為包裝產品。,據多位來購物的顧客說,價格與菜市場基本相當;水果可以現場加工,比如去皮切塊;其生鮮產品一樣可以現場加工,比如海鮮、牛排;超市里亦有餐館布局的桌椅區,除了現場加工的海鮮,還有小火鍋、日料等多種食物可供顧客隨逛隨買隨吃。
“現場加工得等兩個半小時,咱還是回家吃吧。”一位來逛超市的先生,舉著一袋子白蝦詢問加工人員,得知前面還有不少人排隊,有些失勸妻子望。他身旁的海鮮水槽旁站滿了等待的人,工作人員拿來一槽子白蝦倒進水槽里,只幾分鐘之后,蝦全拿空了幾乎就全部賣完了。
超市頂棚上掛著的傳送帶,不時帶著一包包物品飄過人們頭頂,引得顧客抬頭觀看。據工作人員介紹,手機軟件有人下單時,一些生鮮食品便被包裝好后,通過傳送帶迅速傳往工作區,那里的配送人員會馬上帶著物品出發。
這一幕也讓一些顧客回憶起了老百貨店,“當年收款開票,都是用掛在貨架上的傳送帶往來。誰能想到,現在這些東西可以直接‘傳送’到家了。”
收銀機前“人們素質高了”
由于超市使用無紙幣結算,有專門的的工作人員在門口提醒顧客下載注冊手機軟件。超市里的收款臺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有人值守的收款臺,工作人員將顧客所購物品掃碼后,再掃顧客手機上的支付軟件結賬,與傳統超市沒什么區別;另一部分則是“自助收銀機”,顧客們自己完成上述過程。
“哎呦,這在我們那個時代真是不敢想的。”40歲的顧客張賀先生感嘆到。和他聊天記者得知,他曾于2001年至2013年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工作十多年,對 盒馬鮮生 的生鮮印象頗深,“因為超市行業業內有個說法——生鮮賣得好,說明超市經營好。”但他工作的那個時代,超市一直被“損耗率”問題困擾著。“丟東西的事情時常發生,但更令超市感到頭疼的麻煩的損耗,是商品破損率太高。”
見到那些自助收銀機,他不禁不由自主的發出感嘆,“人們素質確實高了。看管商品的人并不多,節省下來的人力還可以用于食品現場加工、配送服務上。十年前我都不敢想象這樣的模式能付諸實施。”
他也在互聯網上看到了不久前杭州開業無人超市“淘咖啡”的新聞,“至少從技術上,我們終于解決了丟東西的問題;而且人們的素質無疑是越來越高的,它會進一步減小損耗。”
超市進中國最初水土不服
張賀說,中國超市的發展,“家樂福”功不可沒。“1995年北京開業了第一家家樂福超市,北京的其他各大超市,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一些家樂福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比如說大超市里洗護用品銷量很大,但都與零食等大銷量食品劃歸同一個部門管理,便是來自家樂福的經驗。通過物品擺放、介紹來引導顧客購買高利潤商品。”
超市模式一開始也未必完全適合中國。家樂福曾經標志性的“服務員滑旱冰”做法,多年以前被叫停了,因為它可能導致一些安全隱患。“在國外,位于市郊的倉儲式大賣場是非常流行的,很多市民會周末開車去購物。這一理念超市行業曾經效仿過,并不完全成功,因為北京人尤其是老人更習慣于每天購物去買新鮮的食品。”
十多年前北京的一些大超市中,可以見到蔬菜水果柜臺上,設有專門的水霧噴頭;“現在我注意到,已經很少有超市還在這個問題上如此較這么做勁了,因為要控制成本。”
711到來之前的翔達
翔達已經退休超市虎坊橋店的的老劉如今已經退休。翔達超市隸屬于翔達集團,即改革后的宣武區飲食服務公司。1995年,第一家翔達超市在白廣路開業,最多時擁有四家中型超市。“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率先在本市推出7·11與國際接軌的營業作息制,即清晨七點至晚上11點連續營業。”1996年6月26日的北京晚報上報道稱這樣記載。
而在老劉心里,當初的“711戰略”挺成功,“傳統商店關門后的傍晚營業額,占到我們總營業額的兩三成甚至更多。”老劉透露,店里的經理曾經專程去日本學習過。
翔達超市白廣路店開業之初很是熱鬧,效益相當不錯。很快,南城開業了越來越多的大超市,翔達感受到了沖擊,與那些大超市相比,價格劣勢越來越明顯。“因為大超市進貨量大,可以從廠家拿到更低的價格。”在原宣武區存在了8年的翔達超市2004年全部關張。
“我們輝煌過。”老劉嘆口氣。
這一年,在北京城另一角的東直門,第一家7-eleven超市正式開業了。
自助式服務應是未來主流
北新橋大華商場的超市開業于1984年,是京城最早的超市之一。“商場二樓是開架自選,一樓還是傳統柜臺式的商場。我去過很多次,一樓永遠比二樓人多。”北京晚報資深記者王炳輝回憶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們的消費習慣仍沒有改變,此外失竊現象嚴重,超市不得不加派人手嚴加盯防。
1996年,北京晚報曾做過一次討論,“無人售貨可行嗎?”一些市民認為,無人超市肯定無法存在。據報道,京城一家知名超市兩個月內被盜物品價值67萬元;一家賓館開辦自助餐一年,800個盤子只剩下了60個。
如今,很多自助式服務逐漸被全社會接受,隨處可見的自助餐、公交車主動投幣、自助快遞柜、ATM等,可以說超市的變革是社會變革的引領者之一。
張賀則感慨,“現在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可以網購,我們逐漸習慣了逛網店,連一些老字號都在網上賣東西;但現在,最大的網絡商城卻借助科技的力量開起了實體店。不等上幾年,咱誰也看不清市場的走向。”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從自選商場到盒馬鮮生 自助式服務應是未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