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讓我談談對 O2O 的看法,我就想先做張圖來表達下我對未來本地生活的一些暢想,畫得粗糙之處請大家一笑了之。
O2O是 個很大的概念,我自己正在做一個相關的項目,身邊也有不少兄弟在做類似的一些項目,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未來的 O2O,一定是把線下的生活方式搬到線上,也就是說線上、線下是一個完美的連接,就好像憑空造出了一個虛擬的線上世界,中間的任何溝通和交易會無比的和線 下的實際生活方式相接近,我相信以后的購物是隨時隨地的,以后的服務也是隨時隨地的,但是要走到那一步很難,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還沒有一家在 O2O 領域特別突出的企業的原因。
以下我想從這么幾點來聊聊我對 O2O 的一些淺見:1. 這個事可不可行?2. 為什么做不起來?3. 怎么做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突出?4. 誰有可能做起來?
1、這個事可不可行?
現在很多媒體和互聯網圈內人士在說 O2O 只 是個傳說,只是一個被炒熱的概念而已,就像一個未滿月就出生的嬰兒,一出生就接近夭折。我也認可這種說法,這的確是一個被炒熱了的概念,但是我覺得這事還 是有可行之處,從我前面提到的一些暢想來看,這絕對是趨勢,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生活一定是這樣的方便,那么未來一定會有 1-2 家非常棒的企業來完成這件事,只是這件事最終是不是你做成了?我始終相信,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但是并不是沒有好的企業,只是他們還需要一定 的時間來向世人宣告他們成功了。
2、為什么做不起來?
⑴時機尚未成熟:前段時間馬云上“與卓越同行”的節目中,做了個比喻說,如果說電商是早餐 7,8 點的太陽,那么 O2O 還只是 4,5 點 的晨曦,尚在朦朧階段(原話我有點不記得了,如果有哪位兄弟姐妹記得原話可以回復我),我表示認同。不成熟的原因在于商家接受度和認可度還不夠,網絡普及 度不夠,支付方式還要升級。拿外賣網舉例,對于小型的商家都是夫妻二人經營,而且從年齡層次來看對互聯網的認知還是比較低的,他們理解不了你的網站怎么運 作,也搞不明白后臺是網頁的還是手機端的,更別說什么 APP,他們只關心兩個問題:1. 有沒有訂單;2. 是否收費。等到哪天大部分商家的接受度普遍提升了,那么我想 O2O 的春天也就差不多到了,就像淘寶當年剛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也不愿意去嘗試。
⑵商家的實際需求沒抓住,導致受傷嚴重!
還是以餐飲行業為依托的外賣網舉例,商家起碼分三類: 一 種是大商家,指的是那些有一定規模與名氣的商家;一種是中小型商家,但是生意本身挺忙的;另一類也是中小型商家,但是生意不怎么好。其實它們的需求是不同 的,但是我們在項目的運作過程中,容易用同一套體系來運作這些商家,導致的是都沒有抓住每種商家的真需求。比如說,對于第一類,它們更關心的是你的平臺是 否會給他們的管理,運作流程上帶來方便,同時帶來訂單,而且訂單量是要能夠衡量的,同時整個的送餐環節也希望你能解決,否則他們覺得合作的意義不大。如果 你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那會比較難,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被各種團購網站,優惠券平臺之輩給轟炸得體無完膚,但是這些平臺實際帶來的價值很少能達到他們的預 期,一個人受傷多了,總會抗拒的,試想沒有商家主動的合作,用戶怎么會有好的服務與消費體驗。對于第二類,他們覺得自己本身已經夠忙了,生意也不錯了,再 要做大他們也人手有限,他們的態度很有可能是遲疑,如果你能給我帶來訂單,同時也能幫我配送,我基本不用出錢,那倒愿意一試,否則也免談。對于第三類,他 們只關心兩個問題,有沒有訂單,要不要錢,你和他們提什么商家后臺,上傳餐品,客戶管理等等他們壓根就不關心,而且也不會。那么,你怎么可能用同樣一套系 統去對接這么多不同類型的商戶,ok, 假使你真的完成了對接,那么你怎么可能用同樣一套系統來對他們收費,好吧,你用不同的收費方式和運作流程,那怎么證明你的模式是可以復制的,不能復制的模 式怎么可能做大,最后很多的創業者會陷入這個循環,如果你這樣了,請跳出來看問題,來看整個餐飲行業到底需要什么,你或許會找到答案。
⑶模式上太依賴互聯網的做法,沒有掌握平衡
我們做一個平臺,都喜歡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線上推廣為主,圈用戶,提升轉化率,燒錢提升知名度,提升商家入駐數,一切的一切,我們希望能做到盡可 能的自助,減少人工的成本,因為我們是互聯網公司。但是在 O2O 這個項目上,我覺得推廣與運營的思路都應該和這個名詞一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說句老實話,對于路邊開的一家沙縣小吃,把他放到你的平臺上,幫他做推廣, 然后做什么二維碼,社交,線上支付什么的,都是扯淡,我敢說,還不如他直接花 300 塊錢印個 5000 張傳單發到周邊的小區、寫字樓的效果好。所以我們做 O2O 的項目,就沒有理由逃避線下的環節,但實際情況是線下的成本很高,而且管理有難度,所以導致這種項目如果你和投資人說了,他們覺得很難復制,而且成本太 高。這像一個蹺蹺板,哪邊高了都不行,我們應該盡量的控制 O2O 這兩個 O 之間的平衡,同時我們還要控制好商家與用戶的平衡,這也是很多項目失敗的原因,騰訊有這么多的用戶,為什么它現在做不了,因為它沒這么多商家;有些做訂餐 網的卻是,我談了杭州 1000 多 個商家,但是用戶就這么點,最后商家沒訂單都不和你玩了;大眾點評網,有用戶,有商家,但是商家卻不是自助和心甘情愿的,很多信息需要人工來收集,它做外 賣也不行,為什么,因為很多商家都不知道自己在這個網站上,你用戶下一個訂單,餐廳根本不知道這個信息,你想要和餐廳合作的時候,還是得地推來鋪,適當用 人工來維護,否則,一個月之后,你線上的信息 1/5 都已經是過期的了。所以,請拋棄傳統互聯網的思維,請接受做 O2O 就需要線下的團隊來做!
⑷收支難以維持,持續地燒錢卻燒不出未來
上 一點已經提到我們要重視線下的推廣和商家維護,那么一旦這么做了,就意味著線下的運營費用非常之高,而且管理成本也相對增加。如果有投資人看好愿意不計成 本的支持你去做,那么或許有一定機會,但是一定要記得落地,盡可能的用實業的方式運作地面部隊,控制好成本,做好收支的平衡,如果長期差距很大,我相信再 好的投資人也信任不了你這么久,可問題在于 O2O 的 項目收入毛利普遍很低而且可能很不穩定,正像前面所說,商家看重的是訂單的效果可否衡量,你給我訂單我給你返點是他們愿意嘗試的,但是你很難保證訂單量穩 定。你一旦下降了,商家的支持度就低了,收費就難了。如果你用的是固定收費的方式,那么商家馬上會覺得被忽悠了,到時候也不愿意續費了。但是普遍的情況 是,投資人覺得你的項目地面團隊鋪的時候,他覺得這事不靠譜,復制性太差,闊張速度太慢,他們很有可能就沒興趣,這個時候更考驗你對收支的掌控能力,很多 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很多 O2O 的創業企業最后死在自己堅持不下去了,都說區域多了,固定成本會分攤,所以先做大,但是 O2O 的項目我覺得如果你證明不了你一個區域能持平或盈利,那么你別盲目做大,你會發現成本不僅不會分攤而且會更快的增長,這個時候你很難堅持下來。
3、怎么做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突出?
這 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因為進入的門檻不是很高,而且大家普遍覺得能賺錢,就導致很多的企業涌進來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基本集中在一線城市,但是最后大家會發現 這是一件不怎么賺錢的事,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最后活下來的就這么幾家,而且活的是否滋潤我們不得而知。所以,我覺得做 O2O 的項目,如果確實想做,先活下來,活著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覺得說競爭對手做了多少多少城市,覆蓋了多少商家,有了多少用戶,人家是有投資砸出來,但是虧多 少你不知道。其次,心態要好,不要覺得別人起來了快了自己機會就小了,今天的 O2O 市場,闊張的越大,到時候死得越慘,現在的資本環境不是很好的時候,大家都還是喜歡用互聯網方式思考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靜下心來修煉內功,完善自己的管理 機制,讓自己的操作流程模式化,同時盡量能賺錢。當大家都意識到 O2O 應該加強線下這塊的時候,整個投資環境稍好之后以及商家接受度提高了以后,或許就是你的機會,那個時候原來那些闊張得很大的企業,他們會發現頭重腳輕,已 經很難調整,這個時候如果有資本的注入,你只要能保證你的速度和管理上都沒問題,那么你也能很快的做大,最終登上頂峰。
4、誰能做成?
O2O 的 難點在于平衡,商家數與用戶量的平衡,收入與支出的平衡,互聯網思考模式與傳統行業行動方式的平衡,合作商家的利益與用戶消費體驗的平衡,最后還有創業者 自己心態與外界環境的平衡。低毛利、地面成本高的原因注定這是一個重模式,是一件很累的很煎熬的事。只有那些能平衡好所有這些關系的企業,只有那些既懂互 聯網又了解實業的那些創業者,在經過時間的磨練下,最終熬下來的那家公司,才是我心目中能完成 O2O 大業的偉大公司,這也是一家有可能跨越三座大山的公司。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創業說:怎么真正做好做大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