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親自發博,證實回歸微博,并稱“微博的戾氣少了很多,用戶變得年輕”。這則“第一自媒體人羅振宇回歸微博”的消息在自媒體運營圈中引起了熱議,不少人猜測,早先年放棄微博轉而做微信公眾號的羅胖,這一次的回歸是不是預示著微信公眾號時代的結束?

前段時間,微博也有爆料(找了很久,博文沒有找到,實在抱歉),羅輯思維的微信群里,羅胖針對微信公眾號和知乎說了自己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微信公眾號已經發展到瓶頸期,實現不了轉化,帶來不了實際利益,而知乎在他看來,更是沒有戲。群里一陣討論過后,羅胖又發了一小段文字,他認為自媒體依靠內容創業,已經無法產生再生價值了,面對這樣的局面,唯一能解決的就是“賣貨”。
眾所周知,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依靠的都是內容營銷。社交媒體工具的發展,使得信息傳遞的速度變快,時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如今想要吸引用戶,已經無法像舊媒體那樣,對于用戶劃分人群,依靠遍地撒網式的營銷,力求滿足用戶需求。新媒體時代的營銷模式,更加精細化,對于用戶的劃分也更加精準和細致。
就拿羅輯思維本身來說,羅胖早已經不把公眾號作為引流的工具,他更重視對于老用戶的維護,而老用戶維護下來成為了他的客戶,尤其是精準的客戶。不論是對羅胖的個人崇拜還是對于羅輯思維推薦書籍的熱愛,購買的動力已然產生,這一批忠實用戶不僅可以做到時刻關注,更是樂意消費。羅振宇借著讀庫老六的話說,他們做的永遠是吸引第一個用戶,而剩下來的工作都是如何維護、發展這一個用戶。
新媒體時代,同質化的內容和模式充斥了整個互聯網行業,吸引用戶的制勝法寶就是特色和個性,羅胖稱之為人格化。小眾的概念在互聯網營銷模式中完全被融入進去,推廣和運營相比,后者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而我們最終的歸宿都是營銷,在我看來,互聯網的營銷模式最后只能歸于電商模式,也就是羅胖所謂的“賣貨”。
時下的公眾號,包括微博,都是B2B,大家都想做B2C,但是缺少了B端,C端也沒有條件發展。因此,對于這一次羅振宇的微博回歸,我倒不會認為是微信公眾號沒落,更是羅胖擴大B端,最終實現C端的一種方式。
電商從業者們,我們搭建平臺,吸引用戶,要始終明確我們的目的,成為最終賣貨的人很重要,可是不要輕易放棄平臺,也不用為平臺的壽命擔憂。任何平臺都有其特色和玩法,我們需要做的是玩轉平臺,運營用戶,最終實現轉化。賣貨的人沒有客戶,去哪賣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羅胖回歸微博 公眾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