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城區大型實體書店萬有引力書店因租金上漲將于4月底結業,該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對實體書店“出路在何方”的熱議。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實體書店該如何實現持久經營?
近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中山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及應對建議》指出,2008年以來,中山實體書店總體經營不景氣,其中大型書店銷售額占全市圖書總銷售額過半,但營業利潤每年都在下降。
現狀賣書利潤只能與開銷持平
中山調查隊指出,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山實體書店總體經營不景氣。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中山年度核檢書店(不包括郵政報亭)313家,其中,達限額以上批零標準的書店僅5家。5家大型書店相繼開設關聯業務,中小書店中除小部分依靠專業、特色經營維持一定圖書銷售分額外,其他或靠近學校,憑借銷售教輔資料維持生存,或變身主營學生用品兼營圖書的文具店,或僅為百貨商店、連鎖超市、便利店中附設的書檔,還有個別雖接受年檢但實際上卻沒有開門營業。
據一家規模較大的民營書店經營者反映,2013年書籍銷售額約占全年營業額的50%,圖書銷售利潤只能與開銷基本持平,得依靠培訓和其他銷售利潤支撐書店的正常運作。對于“新華”系的書店來說,受訪經營者坦言,單純圖書的零售份額已經很少,大部分的利潤來源于教科書和教輔書銷售,經營壓力日益增大。而大部分中小書店經營者也表示營業利潤日見微薄。
原因網絡書店崛起閱讀方式改變
調查報告指出,網絡書店的沖擊、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經營成本上升,加之部分書店經營者缺乏危機應對意識及能力,使書店經營日見艱難。網絡書店價格優惠、品種齊全,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先去實體書店閱讀、選書,然后再去網上購買,使實體書店成為網絡書店的實物展示地,圖書銷售額銳減。
另外,據2012年中山全民閱讀情況調查顯示,受訪者閱讀媒介接觸中(多選),互聯網占42.0%,手機占35.7%,圖書占25.0%。互聯網、手機以及其他手持閱讀器等新媒體閱讀方式勢頭迅猛,不斷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建議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元化經營
今年1月2日,國家財政部發布《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
中山調查隊指出,國家、地方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態度是很明顯的,中山可以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將實體書店納入中山文化服務建設系統予以扶持,并設立有針對性的專項文化基金、公益引導基金,對形成專業特色和品牌影響的書店給予適當的補助和獎勵,增強其造血功能。
中山調查隊還建議,實體書店可以轉變經營模式,通過開發文化相關產品、嘗試多業態聯營等方式尋求出路。把握互聯網發展潮流,將線下的實體書店與線上的網絡書店結合起來,通過網上銷售帶給讀者更多的實惠,同時帶動書店銷售業績的總體提升。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山實體書店經營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