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生鮮從聯營向自營的轉型,進一步提升生鮮品質。 蘇果 從去年開始加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的改造建設,目前7000平米的冷鏈物流倉已經改造完畢投入使用。每天生鮮配送量達到250噸,可以滿足南京周邊100公里內大中型門店的生鮮供應。
收貨碼頭測體溫還要“安檢”
日前,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座大型生鮮冷鏈物流倉,親眼目睹內部工作流程,看新鮮果蔬如何在全程冷鏈狀態中運轉,以新鮮安全的面貌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記者首先來到馬群物流冷藏庫的收貨碼頭,這里的工作人員正按照要求對基地、供應商來貨進行驗收。除了感官上的查驗之外,還要用溫度計對來貨車車廂內的溫度進行測量,如果溫度不達標,收貨處則拒絕收貨。
蘇果 生鮮相關負責人介紹,只有源頭采“鮮”,中間保“鮮”,門店才能賣“鮮”。從源頭采鮮來說, 蘇果 品控、質管、物流等部門協同加強對上游供應商冷鏈的管理,嚴把收貨關,對于如葉菜等一些較易腐爛的蔬菜,要求供應商必須使用冷鏈車,在冷藏條件下運輸。 驗貨后,還要經受嚴格的食品安全抽檢。 蘇果 在馬群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的員工在現場對每個批次的產品進行抽樣,并拿到檢測中心進行檢測,主要檢測項目為農藥殘留、瘦肉精、甲醛、二氧化硫、亞硝酸鹽以及禽類水分檢測、微生物、理化指標檢測等。如若檢測出不符合標準,則采取現場節流銷毀或拒收的等處理措施。目前,每天的檢測樣本為200個批次。一般樣本2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檢測,禽肉類檢測需要的時間長一些。
14度冷庫內分揀作業,員工棉衣加身
檢測合格的產品進入到冷藏庫。從高處俯瞰整個冷藏倉內部,一排排一箱箱的果蔬分門別類放置在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由于在低溫中存放,鮮度得到了有效的保存,看上去都十分鮮嫩、水靈。員工根據門店訂單在進行分揀作業,對生鮮商品的鮮度控制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來來往往忙碌員工大多一身穿羽絨衣、棉衣。還有的穿戴著護膝。記者在里面待了10分鐘,就感覺到有些吃不消。一位員工告訴記者,“每天要在冷藏倉里工作8-12個小時,必須要穿棉衣才能御寒。”
在內部出貨碼頭,員工把分揀好的果蔬用推車拖到出貨口,直接通過打開的冷藏車后車廂門推進去,卸貨。由于倉庫和車輛實現了無縫對接,也保證了果蔬始終處于低溫狀態。裝卸完,車廂門關閉駛出,出貨碼頭的自動門也進行了關閉。在外部出貨碼頭,十多輛冷鏈車一字排開,車廂尾部與出貨碼頭入口進行“無縫對接”。據了解,生鮮聯營轉自營后,需要自主配送的果蔬量大大增加,目前 蘇果 用來配送的冷藏車在100輛左右(含自有和租賃),每天配送的總量250噸左右。
源頭、物流、門店全程冷鏈保證生鮮品質新鮮
蘇果 生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生鮮商品,物流過程中停留時間的增加則意味著商品鮮度的下降。為了保證生鮮商品在物流停留的時間最短, 蘇果 物流部門力求科學規劃倉庫布局,合理設計工藝流程,使物流作業環節最簡,作業時間最短,然后用冷藏車用最快的速度配送到門店去。比如上午十點收的貨,最快下午兩點左右就可以送到門店冷庫。下午五點收的貨,最快晚上9點可以送到門店冷庫。次日一早上架銷售。
蘇果 相關負責人介紹,品質是生鮮的靈魂,只有實現全程的冷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生鮮產品的品質。生鮮商品具有重時效、重體驗的特征,豐富、新鮮、安全的生鮮商品能吸引大眾客流,也契合當下注重食品安全的主題,更是實現差異化經營,抗擊電商的利器。
生鮮聯營為主轉自營為主后,生鮮品質得到了提升,采購成本也相應降低。以前,門店的果蔬禽肉,除了一部分基地自采外,大多是聯營供應商直接送到門店;生鮮自營后,超市采購跳過中間環節直接到商品源頭采購,然后發往生鮮倉,再由生鮮倉發至各門店。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在價格上也會有15%左右的下降。同時,食品安全的可控性得到提升。
蘇果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馬群物流冷鏈低溫改造只是快速滿足當前迫切的生鮮冷鏈物流需求的階段性舉措。鑒于公司網點和銷售分布,以及物流設施現狀,未來 蘇果 會在南京或周邊新建一座集生產、加工、配送功能于一體的多溫層、全品類的大型綜合物流基地,以匹配戰略需求。據介紹,今年2月, 蘇果 淮安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 蘇果 已經形成了馬群物流、淮安物流、麒麟門小業態物流組成的“2+1”物流格局。有力推動了企業物流的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進程。隨著企業變革的不斷深化,物流中心在精益管理、組織管理、技術革新方面也持續進行了深度變革。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為提升生鮮品質 蘇果加快生鮮冷鏈物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