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或憂或喜的成績單中,南都記者留意到,伊利、蒙牛以及廣東燕塘的營收結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其中 酸奶 等乳酸菌乳飲料類的業務增長迅速,結構占比大幅提升。尤其是蒙牛以冠益乳、碧悠、純甄等為重點產品的 酸奶 收入達到55.7億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35.7億元增長了56%。而伊利安幕希常溫 酸奶 銷售增長9.8倍;而暢輕、每益添的銷售額增長幅度分別為60%和1%。同樣,廣東燕塘乳酸菌乳飲料類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405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達到30.4%,而2014年僅占28.6%。種種數據預示著,乳企巨頭們在 酸奶 市場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奶粉價格戰加重企業虧損
已披露了中報的乳企們業績表現可謂兩重天。貝因美、合生元凈利均出現較大下滑。其中,貝因美在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同比由盈轉虧,虧損達1 .03億。合生元半年凈利潤約為2.05億,同比下滑34.4%。
而蒙牛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13.39億元,同比增長27.7%;伊利利潤總額31.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6%;廣東燕塘乳業凈利潤為0.46億元,同比增長11.63%。
對比業務和產品結構可知,貝因美及合生元在奶制品板塊上,均以嬰幼兒營養配方奶粉為主,而近期奶粉行業受到的市場沖擊正在加大。對于此次盈轉虧,貝因美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競爭激烈,公司重點產品———嬰幼兒配方乳粉銷量下降,致使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合生元方面則解釋稱,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針對原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系列主動展開了折價促銷,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壓力。
相比較來說,蒙牛、伊利及燕塘因旗下的液態奶,特別是 酸奶 及乳酸菌產品,站到了“利潤上升”的陣營中。查詢財報可知,在蒙牛的收入構成中,液態奶占總收入85.8%多;伊利液態奶占比更高,為總收入的98%多;而燕塘沒有奶粉產品。
酸奶 銷售貢獻比重加大
在此同時, 酸奶 、乳酸菌乳飲料類的業務為上述乳企巨頭的業績開始添磚加瓦。
伊利2015年上半年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的營業收入287.5億元,其中液體乳收入224 .2億元,約占78%,而此板塊中,根據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安幕希常溫 酸奶 銷售增長9.8倍,暢輕銷售額增60%,每益添銷售額增51%。據伊利方面透露,2015年上半年,該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產品正在快速成長與壯大,有效促進了公司整體業務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機構A 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6月,伊利液態奶的市場份額為29.6%,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繼續居行業第一。
蒙牛液態奶2015年上半年收入219.4億元,其中U H T奶(超高溫瞬時滅菌)收入為107.1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48 .8%,而20 14年全年占比56.8%;乳飲料收入56.6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25.8%,而2014年全年占比26.8%; 酸奶 收入55.7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25 .4%,而20 14全年僅為16.4%。由此不難看出,蒙牛液態奶各項業務結構調整的同時, 酸奶 銷售占比一直處于上升狀態。蒙牛方面分析,消費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乳制品各子品類品牌銷售呈現結構化差異。以該企業為例,常溫 酸奶 品牌純甄、低溫品牌冠益乳及優益C等均實現良好增長,促進了產品結構的提升。
同樣的趨勢也表現在廣東燕塘。其2015年上半年食品制造業營業收入4 .61億元,其中液體乳類營業收入1.407億元,占比30.5%,而2014年占比31.8%;花式奶營業收入1.8億元,占比39.1%,而2014年占比39.6%;乳酸菌乳飲料類營業收入1.405億元,占比從2014年的28.6%上升至30.4%。
乳企結構調整三方向之一
企業的投資及產品結構的調整是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近幾年 酸奶 產品的消費需求一直在增長,平均增幅可達20%-30%。而常溫白奶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下降趨勢。”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向南都記者表示。
據他介紹,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家庭飲食漸有高肉高油趨向,在這種情況下, 酸奶 及乳酸飲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據其掌握的數字,在一二線城市, 酸奶 的市場增速達10%-20%,而在三四線城市,則高達30%-40%。“正是因為看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從2014年開始,伊利蒙牛這樣的企業對以上兩個業務進行了重點投資,并加大渠道推廣。”宋亮表示,另一方面,常溫白奶增速放緩,也使得企業不得不調整。
今年上半年,伊利對外宣布擬投資6.5億元,新建 酸奶 及乳酸菌飲料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期為22個月,4 .43年收回投資。燕塘也在上半年加大了 酸奶 新品的推出,據介紹,今年該公司推出了3款新裝 酸奶 新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熱捧,為公司提高 酸奶 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
“目前乳企結構調整有三個方向:一是加大 酸奶 比重;二是發展低溫奶;三是進軍巴氏奶。”宋亮透露,目前宏觀經濟放緩,乳企的結構性調整步伐不得不加快。他們在一二線城市主要布局低溫 酸奶 及巴氏奶,在冷藏條件較差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常溫 酸奶 。“常溫 酸奶 剛面市時,價格相對較高,但為了打開三四線城市,各企業 通 過促銷的方式在降價。”據他介紹,目前價格較剛推出時已降了10%-20%。
記者走訪了廣州地區的部分超市也留意到,在 酸奶 專柜上架的品牌主要以光明、達能(蒙牛系)、伊利及本地的香滿樓為主。但細化到口味,記者數了一下價格簽,如果加上少量進口產品,貼在貨柜上的價格簽就多達五六十個。據相關統計數據,2014年蒙牛、光明、娃哈哈、伊利的 酸奶 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4%、21.3%、12.3%、11.7%。
“ 酸奶 也已打響價格戰。但與奶粉不同,它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業績。”在半年報中,伊利沒有細分出 酸奶 ,但整個液態奶及乳制品毛利率增加了2.07%。燕塘乳酸菌飲料毛利增加了2.92%。
奶粉價格戰加重企業虧損
已披露了中報的乳企們業績表現可謂兩重天。貝因美、合生元凈利均出現較大下滑。其中,貝因美在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同比由盈轉虧,虧損達1 .03億。合生元半年凈利潤約為2.05億,同比下滑34.4%。
而蒙牛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13.39億元,同比增長27.7%;伊利利潤總額31.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6%;廣東燕塘乳業凈利潤為0.46億元,同比增長11.63%。
對比業務和產品結構可知,貝因美及合生元在奶制品板塊上,均以嬰幼兒營養配方奶粉為主,而近期奶粉行業受到的市場沖擊正在加大。對于此次盈轉虧,貝因美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競爭激烈,公司重點產品———嬰幼兒配方乳粉銷量下降,致使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合生元方面則解釋稱,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針對原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系列主動展開了折價促銷,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壓力。
相比較來說,蒙牛、伊利及燕塘因旗下的液態奶,特別是 酸奶 及乳酸菌產品,站到了“利潤上升”的陣營中。查詢財報可知,在蒙牛的收入構成中,液態奶占總收入85.8%多;伊利液態奶占比更高,為總收入的98%多;而燕塘沒有奶粉產品。
酸奶 銷售貢獻比重加大
在此同時, 酸奶 、乳酸菌乳飲料類的業務為上述乳企巨頭的業績開始添磚加瓦。
伊利2015年上半年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的營業收入287.5億元,其中液體乳收入224 .2億元,約占78%,而此板塊中,根據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安幕希常溫 酸奶 銷售增長9.8倍,暢輕銷售額增60%,每益添銷售額增51%。據伊利方面透露,2015年上半年,該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產品正在快速成長與壯大,有效促進了公司整體業務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機構A 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6月,伊利液態奶的市場份額為29.6%,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繼續居行業第一。
蒙牛液態奶2015年上半年收入219.4億元,其中U H T奶(超高溫瞬時滅菌)收入為107.1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48 .8%,而20 14年全年占比56.8%;乳飲料收入56.6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25.8%,而2014年全年占比26.8%; 酸奶 收入55.7億元,占液體奶收入的25 .4%,而20 14全年僅為16.4%。由此不難看出,蒙牛液態奶各項業務結構調整的同時, 酸奶 銷售占比一直處于上升狀態。蒙牛方面分析,消費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乳制品各子品類品牌銷售呈現結構化差異。以該企業為例,常溫 酸奶 品牌純甄、低溫品牌冠益乳及優益C等均實現良好增長,促進了產品結構的提升。
同樣的趨勢也表現在廣東燕塘。其2015年上半年食品制造業營業收入4 .61億元,其中液體乳類營業收入1.407億元,占比30.5%,而2014年占比31.8%;花式奶營業收入1.8億元,占比39.1%,而2014年占比39.6%;乳酸菌乳飲料類營業收入1.405億元,占比從2014年的28.6%上升至30.4%。
乳企結構調整三方向之一
企業的投資及產品結構的調整是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近幾年 酸奶 產品的消費需求一直在增長,平均增幅可達20%-30%。而常溫白奶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下降趨勢。”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向南都記者表示。
據他介紹,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家庭飲食漸有高肉高油趨向,在這種情況下, 酸奶 及乳酸飲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據其掌握的數字,在一二線城市, 酸奶 的市場增速達10%-20%,而在三四線城市,則高達30%-40%。“正是因為看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從2014年開始,伊利蒙牛這樣的企業對以上兩個業務進行了重點投資,并加大渠道推廣。”宋亮表示,另一方面,常溫白奶增速放緩,也使得企業不得不調整。
今年上半年,伊利對外宣布擬投資6.5億元,新建 酸奶 及乳酸菌飲料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期為22個月,4 .43年收回投資。燕塘也在上半年加大了 酸奶 新品的推出,據介紹,今年該公司推出了3款新裝 酸奶 新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熱捧,為公司提高 酸奶 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
“目前乳企結構調整有三個方向:一是加大 酸奶 比重;二是發展低溫奶;三是進軍巴氏奶。”宋亮透露,目前宏觀經濟放緩,乳企的結構性調整步伐不得不加快。他們在一二線城市主要布局低溫 酸奶 及巴氏奶,在冷藏條件較差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常溫 酸奶 。“常溫 酸奶 剛面市時,價格相對較高,但為了打開三四線城市,各企業 通 過促銷的方式在降價。”據他介紹,目前價格較剛推出時已降了10%-20%。
記者走訪了廣州地區的部分超市也留意到,在 酸奶 專柜上架的品牌主要以光明、達能(蒙牛系)、伊利及本地的香滿樓為主。但細化到口味,記者數了一下價格簽,如果加上少量進口產品,貼在貨柜上的價格簽就多達五六十個。據相關統計數據,2014年蒙牛、光明、娃哈哈、伊利的 酸奶 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4%、21.3%、12.3%、11.7%。
“ 酸奶 也已打響價格戰。但與奶粉不同,它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業績。”在半年報中,伊利沒有細分出 酸奶 ,但整個液態奶及乳制品毛利率增加了2.07%。燕塘乳酸菌飲料毛利增加了2.92%。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酸奶變“收銀機” 巨頭爭奪尚未傷及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