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零額破萬億元之后日益增加的便利消費需求、早餐工廠“退路進店”的政策規劃、 便利店 企業的盈利渴望,這些都在推動著 便利店 餐飲政策解綁。近日,從多家零售企業獲悉,目前 便利店 經營餐飲的最新政策再次松綁,關東煮、盒飯等散裝熟食條件放寬,使得多數 便利店 和超市可以搭載簡餐,在此之前, 便利店 需要和經過和餐飲企業一樣嚴格的審批才能取得銷售簡餐的資質。
特設專類項目
便利店 在北京處于燎原之勢,但是背后卻有著難以解決的痛點,門店搭載的餐飲項目是審批雷區。據零售業內人士介紹,除北京外全國其他地區, 便利店 只需向食藥監局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就可以經營盒飯、關東煮、飯團等食品類項目,而在北京經營的 便利店 需要食品流通許可證以及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合一后,即合為食品經營許可證后,就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對于隨買隨走面積不大的 便利店 來說,要達到餐飲行業的要求并不容易,因此大多數 便利店 都按照零售業的標準,拿到了食品流通許可證卻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
現在,這個審批雷區有了明顯的寬松跡象。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北京市食藥監局在兩證合一實施一年后,根據實際實施中的問題進行了新的修改,將 便利店 搭載的餐飲項目單獨考量,設置了專門的適合簡餐審批的政策方便 便利店 經營餐飲。
一位零售企業負責人介紹,“之前 便利店 做餐飲需要和餐飲企業一樣經過嚴格的審批,實際上 便利店 做的餐飲項目和餐飲企業完全不一樣,前者主要是由冷變熱,而餐飲是由生變熟。”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這次新的政策修改后, 便利店 申請餐飲項目經營關東煮、壽司、盒飯、包子等非現場制售項目,只需要符合“熟食”類要求即可。
據了解,在此次修訂后,食藥監將此種形式的食品經營情況按照散裝食品(含熟食)進行管理,并且規定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熟食應有專門的售賣區域,售賣區域以透明隔斷(可設置開閉式食品傳遞窗口)與食品經營其他場所相隔離。
政策逐步松動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 便利店 加載餐飲項目的相關政策上有所松動是近兩年來北京商務委和北京市食藥監陸續溝通推進的,一方面北京市商務委大力推進連鎖 便利店 的發展,甚至對 便利店 搭載餐飲項目給予資金等扶持,另一方面,商務委和食藥監相關人員也曾經一起去上海考察,參考借鑒成熟市場的做法。
據了解, 便利店 內的餐飲業務最早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獲取衛生許可證才能獲批;2009年以后,《食品衛生法》被《食品安全法》取代,餐飲業歸衛生部門管轄,零售業歸工商局管轄, 便利店 的餐飲業務便處于尷尬境地。北京市工商局于2013年4月頒布《北京市流通環節食品現場制售許可管理規范(試行)》,北京市食藥監局在2014年初整合工商部門相關業務后,以《北京市食品現場制售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繼承了工商局的政策走向, 便利店 的現場快餐業務需要在營業內容里面加上現場制售項目,不過,該項目審批嚴格。據某內資 便利店 負責人介紹,前后花了六七個月才審批下來。
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17號令的規定,從2015年10月1日起,食品流通與餐飲兩證合一為食用經營許可,北京市與11月1日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地方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北京 便利店 加載餐飲項目需要取得北京市食藥監局頒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該證由原來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二合一而來。
之前 便利店 申請現場制售首先要進行環評申請,不好辦理甚至無法批復,因為在法律上本沒有簡餐的概況,而 便利店 銷售的餐飲項目多少熟制品和冷鏈食品,現場無需粗加工,僅需拆包、解凍、經過簡單蒸汽加熱或微波加熱后提供給消費者即食食用的,以非預包裝形式零售的食品,是食品工廠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熟制食品“由冷變熱”,區別于一般餐飲“由生變熟”的制售流程,現場沒有粗加工,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水、噪音、油煙等污染。
在北京食藥監修改 便利店 餐飲審批政策后,有 便利店 方面表示,“最實際的變化就是銷售好頓、盒飯的店鋪增多了,這些熟食類項目更好做了。”事實上,政策放寬受益的不僅是 便利店 ,還有超市。華潤萬家北京方面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華潤萬家已經提出了申請,準備在華潤萬家雙子座門店經營盒飯、飯團、關東煮、冷鏈食品,據上述人士介紹,北京市場上已經有規模型的中央廚房可以提供這些產品,對于企業來說,只需要增加相關設備和人員即可,比如店內增加微波爐等機器,該人士預計,華潤萬家在北京的十幾家超市都將陸續申請增加餐飲項目。
三方互利
對于 便利店 和超市來說,增加了熟食類商品,將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和收入。關東煮、快餐、飯團等即食產品頗受歡迎,也是 便利店 吸引客流及增加利潤的主要商品。從全家、7-11、羅森三大外資 便利店 的統計數據來看,60%-70%的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產品,包括壽司、飯團、糕點、關東煮在內的鮮食類產品是 便利店 中高頻次購買商品。顧客習慣買一份便當順便帶一瓶飲料或一包零食,通常情況下,只占店內所有SKU中1-3成的鮮食品類,卻可以帶來40%的銷售額。這也是為什么 便利店 絞盡腦汁想要搭載餐飲的原因,從北京市場上所有 便利店 的樣本來看,有餐飲項目的門店每天收入要遠遠大于無餐飲門店,中間相差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有數據顯示,2016年2.6萬家無證餐飲被取締,2016年早餐工程也在推進退路進店,早餐車將從北京市場上逐漸退出,后續由連鎖餐飲企業和 便利店 來承載更多的早餐項目。北京于2002年啟動了早餐工程項目,本意是在社區設置早餐亭、早餐車,統一配餐,以解決老百姓吃早餐困難和早餐不衛生的問題,不過隨著后續的發展,早餐車占道經營、無法實現統一配送,食品衛生、安全隱患等方面都成了棘手問題。按照規劃,以后將大力引進 便利店 進社區,以資金支持等形式鼓勵加載早餐項目。
消費者對于早餐和其他餐飲項目的需求顯而易見,但是由于審批嚴格,并非所有位于北京的 便利店 都有餐飲項目,按照北京商務工作規劃,2020年底前將發展200家具有早餐服務的連鎖 便利店 ,這也為 便利店 餐飲政策松綁帶來了機會。
2016年,北京總消費額達2萬億元,其中商品消費額超1.1萬億元,占總消費額的55%以上。,務性消費實現8921.1億元,占44.8%。在2016北京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程紅表示,社區消費約占商品消費額的60%,2017年要抓緊社區商業發展,提升社區消費品質,這將為實現商品消費目標補足后勁。同時,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指出,為補齊民生供給端辦法,2017年北京將新增民辦實事便民商業網點1000個左右,其中新建和規范提升200個蔬菜零售網點、200家連鎖 便利店 、100個末端配送網點。
特設專類項目
便利店 在北京處于燎原之勢,但是背后卻有著難以解決的痛點,門店搭載的餐飲項目是審批雷區。據零售業內人士介紹,除北京外全國其他地區, 便利店 只需向食藥監局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就可以經營盒飯、關東煮、飯團等食品類項目,而在北京經營的 便利店 需要食品流通許可證以及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合一后,即合為食品經營許可證后,就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對于隨買隨走面積不大的 便利店 來說,要達到餐飲行業的要求并不容易,因此大多數 便利店 都按照零售業的標準,拿到了食品流通許可證卻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
現在,這個審批雷區有了明顯的寬松跡象。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北京市食藥監局在兩證合一實施一年后,根據實際實施中的問題進行了新的修改,將 便利店 搭載的餐飲項目單獨考量,設置了專門的適合簡餐審批的政策方便 便利店 經營餐飲。
一位零售企業負責人介紹,“之前 便利店 做餐飲需要和餐飲企業一樣經過嚴格的審批,實際上 便利店 做的餐飲項目和餐飲企業完全不一樣,前者主要是由冷變熱,而餐飲是由生變熟。”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這次新的政策修改后, 便利店 申請餐飲項目經營關東煮、壽司、盒飯、包子等非現場制售項目,只需要符合“熟食”類要求即可。
據了解,在此次修訂后,食藥監將此種形式的食品經營情況按照散裝食品(含熟食)進行管理,并且規定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熟食應有專門的售賣區域,售賣區域以透明隔斷(可設置開閉式食品傳遞窗口)與食品經營其他場所相隔離。
政策逐步松動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 便利店 加載餐飲項目的相關政策上有所松動是近兩年來北京商務委和北京市食藥監陸續溝通推進的,一方面北京市商務委大力推進連鎖 便利店 的發展,甚至對 便利店 搭載餐飲項目給予資金等扶持,另一方面,商務委和食藥監相關人員也曾經一起去上海考察,參考借鑒成熟市場的做法。
據了解, 便利店 內的餐飲業務最早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獲取衛生許可證才能獲批;2009年以后,《食品衛生法》被《食品安全法》取代,餐飲業歸衛生部門管轄,零售業歸工商局管轄, 便利店 的餐飲業務便處于尷尬境地。北京市工商局于2013年4月頒布《北京市流通環節食品現場制售許可管理規范(試行)》,北京市食藥監局在2014年初整合工商部門相關業務后,以《北京市食品現場制售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繼承了工商局的政策走向, 便利店 的現場快餐業務需要在營業內容里面加上現場制售項目,不過,該項目審批嚴格。據某內資 便利店 負責人介紹,前后花了六七個月才審批下來。
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17號令的規定,從2015年10月1日起,食品流通與餐飲兩證合一為食用經營許可,北京市與11月1日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地方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北京 便利店 加載餐飲項目需要取得北京市食藥監局頒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該證由原來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二合一而來。
之前 便利店 申請現場制售首先要進行環評申請,不好辦理甚至無法批復,因為在法律上本沒有簡餐的概況,而 便利店 銷售的餐飲項目多少熟制品和冷鏈食品,現場無需粗加工,僅需拆包、解凍、經過簡單蒸汽加熱或微波加熱后提供給消費者即食食用的,以非預包裝形式零售的食品,是食品工廠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熟制食品“由冷變熱”,區別于一般餐飲“由生變熟”的制售流程,現場沒有粗加工,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水、噪音、油煙等污染。
在北京食藥監修改 便利店 餐飲審批政策后,有 便利店 方面表示,“最實際的變化就是銷售好頓、盒飯的店鋪增多了,這些熟食類項目更好做了。”事實上,政策放寬受益的不僅是 便利店 ,還有超市。華潤萬家北京方面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華潤萬家已經提出了申請,準備在華潤萬家雙子座門店經營盒飯、飯團、關東煮、冷鏈食品,據上述人士介紹,北京市場上已經有規模型的中央廚房可以提供這些產品,對于企業來說,只需要增加相關設備和人員即可,比如店內增加微波爐等機器,該人士預計,華潤萬家在北京的十幾家超市都將陸續申請增加餐飲項目。
三方互利
對于 便利店 和超市來說,增加了熟食類商品,將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和收入。關東煮、快餐、飯團等即食產品頗受歡迎,也是 便利店 吸引客流及增加利潤的主要商品。從全家、7-11、羅森三大外資 便利店 的統計數據來看,60%-70%的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產品,包括壽司、飯團、糕點、關東煮在內的鮮食類產品是 便利店 中高頻次購買商品。顧客習慣買一份便當順便帶一瓶飲料或一包零食,通常情況下,只占店內所有SKU中1-3成的鮮食品類,卻可以帶來40%的銷售額。這也是為什么 便利店 絞盡腦汁想要搭載餐飲的原因,從北京市場上所有 便利店 的樣本來看,有餐飲項目的門店每天收入要遠遠大于無餐飲門店,中間相差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有數據顯示,2016年2.6萬家無證餐飲被取締,2016年早餐工程也在推進退路進店,早餐車將從北京市場上逐漸退出,后續由連鎖餐飲企業和 便利店 來承載更多的早餐項目。北京于2002年啟動了早餐工程項目,本意是在社區設置早餐亭、早餐車,統一配餐,以解決老百姓吃早餐困難和早餐不衛生的問題,不過隨著后續的發展,早餐車占道經營、無法實現統一配送,食品衛生、安全隱患等方面都成了棘手問題。按照規劃,以后將大力引進 便利店 進社區,以資金支持等形式鼓勵加載早餐項目。
消費者對于早餐和其他餐飲項目的需求顯而易見,但是由于審批嚴格,并非所有位于北京的 便利店 都有餐飲項目,按照北京商務工作規劃,2020年底前將發展200家具有早餐服務的連鎖 便利店 ,這也為 便利店 餐飲政策松綁帶來了機會。
2016年,北京總消費額達2萬億元,其中商品消費額超1.1萬億元,占總消費額的55%以上。,務性消費實現8921.1億元,占44.8%。在2016北京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程紅表示,社區消費約占商品消費額的60%,2017年要抓緊社區商業發展,提升社區消費品質,這將為實現商品消費目標補足后勁。同時,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指出,為補齊民生供給端辦法,2017年北京將新增民辦實事便民商業網點1000個左右,其中新建和規范提升200個蔬菜零售網點、200家連鎖 便利店 、100個末端配送網點。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北京便利店餐飲政策松動 其春天到了嗎?